王滔:“玩”出来的亿万富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15浏览次数:954

王滔:“玩”出来的亿万富翁 

 

  人物简介:王滔,原我校93512班学生,1997年毕业于软件工程专业。2004年,加入搜狐公司并组建游戏研发团队,主导搜狐首款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天龙八部》的开发工作,2008年,升任搜狐公司副总裁, 2009年4月, 搜狐旗下网游公司“畅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王滔出任畅游公司执行董事兼CEO。

媒体新人网游“老人”

  从2004年加盟搜狐一直做到副总裁,关于王滔的公开报道少之又少,用搜狐公关部员工的话来说就是,“王总绝对是技术型的,为人非常低调,只管埋头开发游戏,几乎没有单独接受过媒体采访”。不过在中国互联网游戏研发界,33岁的王滔却有着10多年的老资历。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上大学期间,王滔就开始接触游戏编程,毕业后曾在福州开发风靡一时的红白机游戏。1998年王滔加入目标软件,主持研发了《傲世三国》、《三分天下》等单机游戏。2001年出任游戏代理商天人互动的游戏副总经理、CTO,负责《无冬之夜》、《文明III》等50余款游戏的汉化、移植工作,之后加盟新浪,主持iGame的立项研发和运营工作。

  2002年,刚刚抓住“短信”这根救命稻草的中国互联网产业还远不像如今这样丰富多彩。市场上最大的两家公司新浪和搜狐针尖对麦芒,不放过任何一次竞争的机会。那时候网络游戏刚刚在国内开始流行,盛大陈天桥初露锋芒后,新浪和搜狐也几乎在同一时间一头扎了进去。

  “坦白说那时候有点盲目,很大程度上是感觉别的公司做了,我们要是不做就会抬不起头。”一位熟悉那段历史的当事人回忆说,“新浪从韩国代理了天堂,搜狐也从韩国弄来了骑士,两款游戏本身其实都是挺不错的,但运营都做得烂到家了。那时候双方都没有明确自己在网络游戏领域里的定位和战略,项目上得太盲目草率,什么都想做,又什么都做不好,以至于干扰了公司正常的战略部署。”

  王滔当时所在的新浪iGame团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遇到尴尬。虽然不能说是被“打入冷宫”,但无论是在资源分配还是战略重视的层面上,王滔和他的同事们时常感到捉襟见肘。

  习惯了写代码,甚至有点痴迷于此的王滔最终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继续忍受这种天天“打酱油”一样的生活方式,2003年他决定自己创业,所有的资本是自己在游戏行业里积累的一点点资源、一点点江湖名气,几个朋友,和一腔热血。

  那一年,王滔27岁。

一诺千金成就新贵

  2004年,王滔在离开新浪近一个月时,遇上了在网络游戏上“已经跌了两跤但还想接着干下去”的张朝阳。

  向张朝阳力荐王滔的是负责游戏业务的搜狐副总裁何劲梅。搜狐当时处于技术转型期,由于对收费模式的强烈兴趣,搜狐从2002年就开始做游戏,然而当时无论是从韩国引进的《骑士》,还是找国内企业研发的《刀剑》均未能达到预期,连连受挫后,何劲梅没有放弃,她希望寻觅到一位网游研发的“技术牛人”,开发出真正优秀的产品。而当她在圈内问了足足有10个人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直指王滔。在与王滔先期接触后,她安排了王滔与张朝阳的见面。

  “我能把搜狐游戏做起来!”听完张朝阳给他提供的资金、带宽、服务器以及环境后,痴迷于技术而不善言谈的王滔有些兴奋,当着张朝阳的面就拍下了胸脯。

  “如果我能做到让搜狐游戏5万人同时在线,能不能获得一定的奖励?”王滔略带腼腆地问。

  张朝阳听完大喜,要知道搜狐游戏当时表现较好的《刀剑》最高时也不过1万多人同时在线,5万当时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求贤若渴的张朝阳便爽快地应诺了,而这个应诺也成就了今天搜狐游戏的成功和王滔个人的财富。当记者追问到底是什么具体奖励时,张朝阳没有直接回答,“那不是一次风险投资,是搜狐的一项业务。”张朝阳说,“回报这种东西是大家无法回避的。当时和王滔谈的时候就是这样定下来的,是一种承诺。“当时对他(王滔)的激励方面确实已非一般性员工工资的级别,而是以整个游戏业务成败的级别。上市成功之后他变得很有钱,但这些都是基于当初那种无法回避的历史环境下,那样的承诺而来的。”

  张朝阳所谓的“无法回避的历史环境”实际上就是指2004年前后搜狐游戏业务的状况。按照他自己的话说,那叫“不温不火”。事实上,2004年前后正是中国网络游戏高速增长的第一次爆发期。在广州,主攻网络游戏方向的网易股价冲破100美元,造就富翁无数;在上海,陈天桥家族的盛大网络凭借一款《传奇》已经隐隐显示出王者之气;唯独在北京,新浪和搜狐似乎都还没有找到方向。

  另外的一个背景是,学物理的张朝阳那个时候正把自己90%的精力都集中到“搜狐技术转型”上,在那个时间节点上,如何用技术手段实现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正好触动张朝阳的兴奋点。

  2004年底,王滔以“Teamleader”(团队带头人)的身份加盟搜狐,负责组建游戏研发团队。

潜心修炼三年结果

  加入搜狐游戏后,王滔带领团队研发的第一款游戏就是《天龙八部》。这部由王滔负责研发的第一部网游直到2006年尚未完成。“在开发初始规划阶段,我们是按照点卡收费模式(即时间收费模式)进行研发的,但是在上线前,整个市场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运营模式必须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而研发也必须要随时改进。”王滔指出了研发和运营脱节的致命之处,提出必须合二为一。

  王滔从心底感谢张朝阳。在一些人开始对他失去耐心时,张朝阳决定用人不疑,继续给王滔以信任,而且把运营权放手交给了他。事实证明张朝阳的判断是正确的。

  “游戏这个文化创意产业跟人的关系特别大,跟古代打仗似的,必须找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人才行。必须要有这样的氛围,给予足够的机会。”在畅游成功上市后张朝阳接受采访时十分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

  得到张朝阳的信任后,王滔完全放开了手脚,他决定将《天龙八部》从点卡收费转为道具收费,研发也相应做了调整,这个过程中是对研发理念的一次严峻挑战。

  经历了三年潜心修炼,2007年5月,《天龙八部》终于出世,凭借着优秀的内容创造了最高80万玩家同时在线的纪录,王滔超额兑现了当年向张朝阳的承诺,并且将《天龙八部》运营出海,创收了800万美元。搜狐2008年财报显示,搜狐在线游戏的总收入为2.108亿美元,而《天龙八部》就贡献了1.889亿美元。

感谢伯乐放眼未来

  在纳斯达克敲钟仪式上和回国的庆功宴上,王滔在大会上都特意感谢了搜狐和张朝阳。

  王滔还宣布了畅游上市后的“三大战略”: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的战略;在国内,每年都能代理到进入中国前20名的网游产品;在海外,很快要在欧洲成立分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当被问及是否会把手里持有的畅游股票卖掉变现这个问题,王滔的回答言简意赅:“不会。我对畅游的未来充满信心。”

  王滔的目光是长远的,他在办公室门口挂了“造钟匠”几个字来自勉。他说:“我要做造钟匠,不做报时人,希望自己和公司看事情、做事情都会比较长远,希望能建立卓越适宜的商业模式,从而使市场的时机和机会都可以在这个模式之‘钟’上运行和报时。”

王滔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