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波——缔造维生素“龙头”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15浏览次数:877

李春波——缔造维生素“龙头”

 

 

 

  人物简介:李春波,88年7月毕业于我校的工业会计专业。历任新昌制药厂财务科长、总会计师,浙江新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新昌制药厂厂长等职,现任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2002年中国经济贡献年度新闻人物,2003年社会各界促进中国公益事业大会“公益之星”,2005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2008年度中国最受关注企业家,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创业创新突出贡献功勋企业家”,“2007年—2008年浙江民营经济风云榜十大风云人物”, 2009年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传奇色彩

  半个世纪,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听起来有点沧桑的概念,它可以记录下无数个或精彩或悲怆的故事。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则是一场生存与成长的搏斗史,它足以见证企业或昙花一现或绿树常青的足迹。新昌制药厂,这个经历了50多年风风雨雨的企业,在市场的搏斗中却创造着日益辉煌的业绩,成长为一棵茁壮的常青树。而把这棵常青树育成享有世界声誉大树的,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他就是李春波。

  他有着敏锐的眼光,在国际市场大潮涌入前,就带着一队人马勇敢地跳下海游泳;他有着缜密的思维,在即将面对的每一个五年,都制定出一个符合企业发展的完善计划;他有着高屋建瓴的气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坚持走原创之路,努力争取规则的制定权;他有着灵活巧妙的市场战术,在硝烟滚滚的商战中,进退自如;他有着卓越的谈判艺术,在国际贸易中一次次化干戈为玉帛。

  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新昌制药厂这棵常青树焕发出新的光彩,看到了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看到了一个个让人热血沸腾的业绩:

  生物素,占全球总产量 70%;

  辅酶 Q10,占全球总产量 30%。

  这几个困扰中国医药界几十年的高难产品,都已在新昌药厂实现规模生产。现在的新昌制药,已经有十几个药物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以上,拥有国际一流的、符合GMP要求的化学制药、微生物制药和制剂生产设施,并且兼产天然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已拥有国内示范水平的制剂工业园区,同时配备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药品的配送;已通过了中国CCEMS、英国UKAS的ISO14001认证(环境管理体系);有多个产品通过COS、TGA、KFDA及FDA认证;在食品及饲料添加领域全部通过欧盟HACCP及FAMI-QS认证。

  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李春波就是这样一个喜欢站在高崖上眺望市场风标的人。从上任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把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当时中国加入WTO的步伐加快,医药行业首先被推向国际市场,这使得许多同行企业不知所措。在人们讨论“过不过得下去”时,李春波却坚定地说:“无论过不过得下去,这都是个趋势,医药行业的开放只是一个信号,将来一切竞争性行业都将开放。所以我们要先下海游泳,为迎接更猛烈的风浪做强身健体的准备。”于是,他率领着一队人马,义无反顾地摸索着国际领先企业的前进方向。他明白,虽然现在还游不过人家,但是至少已经找到了方向,能够跟着最快的教练游,总有一天会修成正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辽阔的大海中,新昌制药厂不仅学会了游泳,更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1999 年由他们自主研发的 d-α-天然维生素 E 生产工艺获得了巨大成功。它大大降低了维生素E的生产成本,将曾经需要15个环节的工艺降低到9个环节,领先于世界水平。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获得的最高奖项。2000年2月19日,作为来自企业一线的唯一获奖代表,李春波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

  如今,这个在市场大潮中勇敢搏击的水手,在刻苦的训练中慢慢游出了境界。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他说:“自己手中必须要有别人没有或者做不到的产品,这是正道。”回首前25年,他感慨地说:“那时,我们老是跟在老外的后面跑,结果跑得满头大汗还跟不上,或者即使跑到了终点,却被告知迟到了,或是路径走错了。只有拿出最好的产品,我们才有可能跑到别人的前面,而且可以做比赛的裁判员,做规则的制定者。”

  眼前这位气宇轩昂的领导者,仍然在眼观全球,奋力搏击。“既然要做规则的制订者,那就要有别人做不到,或者你比他做得更好的产品。比如某种药品,现在国际通用标准是做到99%,那么我们就得做到99%以上。”要达到这种不可能达到的状态,甚至是临界点,确实需要一种超常的勇气。然而,李春波却做到了,他创新,稳进,向善,带领着新昌制药厂不断超越着极限。

 

  创新

  “企业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创新。”新昌制药年年上行,越做越大,李春波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有道是,一招鲜,吃遍天。创新创出一个好的产品,同样能横扫天下。李春波深谙个中道理。他看中的第一个好产品,就是天然维生素 E。

  上世纪 70 年代,新昌制药开始生产合成维生素 E。而天然维生素 E,国内没有一家开发成功。这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药品,为什么我们不能做?李春波如鹰之眼看准了天然维生素E 就是一座金矿,便立即组织精锐力量调查和立题攻关,自任工艺组组长。科技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曾有一段时间,国外一些企业对我国用来做肥皂、喂猪或废弃的植物油下脚料非常感兴趣,有多少买多少,还说这也是“为中国环保作贡献”。科技人员仔细分析,

  恍然大悟:植物油下脚料叫“脱臭馏出物”,这种物质中含有非常宝贵的药品生产原料,天然维生素 E 就是从中提取出来的。

  于是,攻关目标迅速转向“脱臭馏出物”。两年后,课题完成,提取的残留量为 0.1%,大大低于美国的0.5%,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新昌制药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能生产高含量天然维生素 E 的企业。而且,在生产天然维生素 E 的同时,还附带研发出 4 个副产品,形成了“产品树”。

  天然维生素E的横空出世,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该产品的技术垄断,新昌制药成为我国掌握该产品最先进核心技术的唯一厂家,力拔国家医药行业科技进步奖头筹,产品生产工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具有十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科技部重点火炬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李春波,是这个项目的第一发明人。

  在李春波身上,创新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曾经比黄金还贵的维生素 H(生物素),世界上只有日本的住友株式会社、瑞士罗氏公司、韩国西来集团能够专业化生产。我国一直依赖进口,由于技术垄断,生物素价格一涨再涨,2%规格的生物素,2000 年每千克不足 200元,到 2001 年,就已是近 1300 元的高价。基于对新昌制药研发技术的自信,也基于对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贪婪”,李春波果断决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科技攻关,生物素合成技术难题终被攻克,甚至,还将国外通用的十一步合成法改进成八步合成法,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国际垄断一举打破,国内空白一时填补。

  从合成维生素 E 到天然维生素 E,再到维生素 H,还有维生素 A、K、D3、角黄素、虾青素等 10 多种维生素系列产品,新昌制药冒风险,投巨资,成了世界上唯一能生产全部脂溶性维生素的企业,该厂 60%以上的利润来自于这株“维生素产品树”。

  这个“世界唯一”,最终使新昌制药和李春波名声鹊起。

  医药江湖,血管里涌动着“新”血液的风云人物李春波,一手奠定了新昌制药的风云地位!

 

  稳进

  在业内,谁都知道李春波是“狠”角色,敢于把巨资投向高难度高回报的新产品。但实际上,李春波每一次出手,并非冒冒失失,都是一个稳字当先。看准了,才下手。

  近几年,经济向好,战略扩张、加速投资的冲动,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出现。很多人眼里看到的是一片金光灿灿的机会。但李春波比谁都冷静,市场就是市场,竞争,风险,可能的成功,随时的失败,都是市场不变的规则,市场永远不可能成为温室。面对新昌制药这么大一份“家业”,肩负着重大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稳步前行就是李春波这个把舵人的第一要务。因此,在这几年的企业发展、扩张上,李春波冷眼向洋,驾驭着浙江医药-新昌制药庞大的航船,避过险滩处处,躲过狂风恶浪无数,平稳快速地驶向一个又一个成功。“我早就已预见到经济走冷的可能。现在很多企业面临‘寒冬’,我看与决策者有很大关系。不去了解大势,没有自己的分析、主张,人云亦云,头脑发热,盲目扩张,根基不扎实,虚肿,能不危险?能不面临‘寒冬’?”李春波说着他的经营观。他说,新昌制药越做越好,越走越强,稳步推进是法宝之一。“要调整结构,推进企业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2008年,新昌制药与美国 Hospira 公司签署了为期 10 年的《盐酸万古霉素原料药供应合同》。合同金额约 8.4 亿元人民币的这份供应合同,每年可为新昌制药带来 8400 万元销售收入,以及 2000 万元以上的毛利。“天上不会掉馅饼。”新昌制药厂厂长张定丰说,就为这一天,他们投入了巨资研发,仅为获取一株万古霉素高产菌株,就花了 7 年时间。而在这个千克价万元的产品出世之前,主导品种利福平只能卖到每千克 250 元。 “2008年销售形势很好的抗生素新产品替考拉宁,也属于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品,原料药出厂价每千克超过十万元,1.5 吨的年产量产值达到 2 亿元。”此前该厂同个车间生产的 400 吨吉他霉素,年产值不过 8000 万元。

  这一切,缘于李春波的调整结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稳扎稳打战略——“三高二低一结合”。具体内容是:着力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低消耗、低污染产品,做到原料上档次和特色制剂创品牌相结合。

  这个著名的战略,几乎每一个员工都能倒背如流。在这个战略中,“低污染”尤其被看重。新昌制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控制污染源头,对新开发产品投入生产前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坚决不上重污染工业产品、工艺技术落后的产品和无污染治理措施的产品,因为那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风险。投资 400 万元开发成功的盐酸曲马多产品,在产前的审核中,由于环保问题而被一票否决。胃溃疡良药奥美拉唑在研发过程中,发现该产品工艺收得率低,投产后将会产生较多的废水、废渣,讨论后也被封杀。对一些重污染产品,李春波的命令是“格杀勿论”,痛下决心停产,削减污染源。先后停止了氟哌酸、环丙沙星等产品的生产。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逐渐增加制剂产品比重,大大减少“三废”产生量。沿着这个转型思路,吉他霉素、利福平等尽管也有市场,但因能耗较高、污染较大、附加值低,均被一一淘汰,而来立信、生物素、万古霉素等一系列优势新产品成为企业新的支撑点。

  李春波有两句名言:“发展生产,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很显然,李春波看到了环保后面的社会责任,也看到了环保后面的商机。21 世纪的环保,实际上是最前沿的产业之一,风险小,获益大,可持续发展。搞好环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就有了真真实实的保障。在新昌制药——投资 3000 多万元建成的每天处理污水 2000 吨的Ⅱ期项目,为国内首家采用高效专利微生物废水处理技术,顺利通过国家“一控双达标”验收。

  2001 年,新昌制药就通过了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了英国皇家认证认可委员会认可的 ISO14001 认证证书。

  2004 年,通过了 OHSAS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为浙江省医药行业首家通过这项认证的企业。同年,还通过了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局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成为省内首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

  根据节能降耗减排的要求,新昌制药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将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紧密结合,在节约资源、能源消耗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与此同时,新昌制药积极推广节能技术改造,制订切实可行的节能计划,从技改、管理等各个环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近几年实施大小节能方案 100 多项,仅 2008 年以来,综合节能改造就投入 2970 万元。如生产天然维生素 E 会产生一种废脚料,原为废弃之物,后来,科技人员发现这种废物居然可以变成宝,如果利用得好,能代替燃料使用。于是,通过与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的合作,把这些有机废料加工成燃料油,替代柴油作燃料,不仅实现了废物的综合利用,减少了废料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每年节约柴油 2000 多吨。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李春波确实应该算得上是高明的企业管理艺术家。他处理发展速度与稳定关系上的高屋建瓴,让新昌制药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了融融暖意。“人家都说资金链紧张,或者断裂,我呢?现在账上光现金就有六七亿元!”李春波表示。

 

  向善

  “发展,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人。我认为,企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的发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李春波说。

  李春波的思路,在新昌制药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竞争,归根到底在人才和信息。几乎所有企业都会对自己的各种人才采取政策限制,千方百计留住人才。这一规则,在新昌制药厂却彻底打破了,这里,人才来去自由,绝对开放。

  新昌县地处半山区,工作、生活环境无法跟大城市比。要吸引人才,或要人才安心在新昌制药工作,只有“硬环境不足软环境补”。全厂早早就开始实施“来去自由”的人才战略,除了工资浮动,给住房,发生活安置费等优惠条件外,特别强调,大中专毕业生和科技人员来去自由,若要走,企业决不强留;同时鼓励考研攻博,读书期间还发每月 500 至 1500 元不等的生活费;若出国留学,费用照样由厂里负担。

  “受过厂里培养的科技人员,对企业有一种难解的情结。要相信他们,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报效企业的。退一步讲,如果离去,也是在另外地方为国家作贡献,就算我们为国家输送人才,也是好事嘛。”李春波这样解释他的做法。

  尊重人才,善待员工,是李春波的“两个基本点”。新昌制药每年拨出 1000 多万元钱,鼓励厂内任何一个员工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重奖科研开发有功的人员。李春波的尊重人才,名声很大。

  李春波也善待工人,虽然这没有“尊重人才”那么响亮和堂皇。然而,在工人被越来越多的老板们当作纯粹的雇员,当作赚钱机器时,“善待工人”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温暖。

  在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李春波动情地说:“办企业首先为员工,第二为国家,第三是为经营者自己。我们最大的成绩,就是为员工获取最大的利益,让员工生活不断富裕起来。企业稳定发展,员工安居乐业,就是我们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按照这一理念,近几年,新昌制药多次给员工普加薪资,确保了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作为一个头顶着“慈善之星”光环的慈善家,李春波的热心和慷慨,越过了新昌制药的围墙,远近闻名,小到修桥铺路、社区建设、捐资助学,大到抗震救灾。在新昌中学,每年考入大学的优等生,都会收到来自新昌制药一份数目不菲的助学金,那是金彪、李春波个人出资 100 万元设立的“金波奖学金”。在北京大学,更有新昌制药联合设立的“预防药学研究中心”,一大批博士生、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在新昌制药的支持下攻克一个个课题……几千元,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这样的支票,李春波每年都要签很多。

  2003 年 6 月,新昌制药向“抗非”这场特殊的战役捐赠药品及款物 430 多万元。

  2003 年 7 月,新昌制药与浙江省红十字会、浙江省扶贫办公室签署了“博爱救助项目协议书”。新昌制药每年通过省扶贫办、省红十字会向省内欠发达乡镇的特困农户捐赠价值 360 万元左右的药品,为期 5 年,总计价值 1800 万元。这是浙江省近几年来扶贫力度最大的一次。

  从 2005 年 6月开始,连续 3 年参与慈善冠名基金共计9000 万元。

  2008年四川大地震,新昌制药共向灾区捐赠药物226万元,捐款154余万元。

  2010年玉树地震,新昌制药再向灾区捐出150万元。

  ……

  李春波说,他常行走在杭州总部与新昌制药的路上,也常行走在世界多个国家之间。行走的时候,他就常常想,创业多年,留下风云一片,往后的日子,是不是还能引领浙江医药—新昌制药超越自我,风云再起?(杭电校友总会供稿)

lichunbo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