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两个电话——邓宝芸校友写给母校的一封信

发布者:罗孝松发布时间:2025-10-11浏览次数:10


写给母校的一封信

邓宝芸 

人文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2008级校友


见字如面。十七载光阴如梭,此刻的我远眺苍穹脚踩黄土,在大西北延绵的山脚下,背靠山的脊梁,内心五味杂陈。

17年前,依稀记得导员打电话问“家庭有没有需要帮助?”,第一次体会了江南水乡的温柔与包容。17年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母校去电,当接通电话的那一刻我是紧张的,也不曾想素未谋面的老师,在非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几经周转让我短时间内拿到成绩单,真是又惊又喜。

17年,两个电话连接起了我和母校,也让我想起了在学校的点点滴滴。


 1.锦瑟年华 赤子之心


2008年,我带着大西北的狂放硬朗的内核,走进了杭电的校园。

我的母校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我的母校给了我最大的宽容与接纳,让对文科一窍不通的我,在未知的领域有了生长的空间与可能。

记得霍然教授第一次讲《诗经》《孔子》,我带着抵触的心情,感觉很陌生,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但杭电的老师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另辟蹊径教知识是为了学以致用。霍然教授讲《诗经》的时候说:“奉为庙堂之上是颂,劳动者的歌曲是国风,当一个东西被规则化,或者奉为庙堂之上就失去了生命力”,当时面对全是生涩字的《诗经》,我似乎有了新的思路,《诗经》它即使是圭臬,也是田间地头的合唱,那我要从庙堂之上把它拿下来,就是让它恢复生命力,而恢复生命力的方法,就是身临其境。于是,我每天睡不着早早地五点起床,到学校的英语角朗读《诗经》,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文字中所表达的小妇人的欣喜与劳作者的哀愁,就像我此刻,回到田间地头的劳动的悠然心境。虽然仍然有很多不认识的字,但我似乎能够理解《诗经》的表达与情感,这也为我掌握文字的感觉与表达,运用类似八股的四字对仗打下了基础。

从小我们书上写的、眼睛看到的文人墨客都独有的腔调和做派,即使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也有着脱不下的长衫。但杭电的老师总是会给你意象之外的惊喜。他不会给你说文学的雅,他讲《孔子》没有讲正史,让我们去看李零先生写得生而为人的孔子,当时在想老师怎么把这么伟大的人写得如此坎坷与卑微。后来才明白,李零先生与我的老师只不过是还原与勾勒了文人的群像,以及作为知识分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优越感以及自身定位的尴尬处境。

杭电的老师,深刻又有趣,专业又易懂,讲专业能够让我们从小白一下成为徒手做广告的PS 大师,讲传播能够让我们从妈妈买菜的家庭餐桌“守门人”中理解各路传播大神的传播理论精髓。我还记得霍然教授讲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应该是《孔雀东南飞》选段里,有形容女子“肤如凝脂,手如葱白”,其他都不太记得,只记得老师说你看他说手跟葱似的,就像我们家用吃的葱白,绿色儿去掉的葱白,我心想“手如葱白我不知道,但是家里的大葱我知道,古人都这么说话的嘛,那我懂了。”

于是,我开启了我为期一学期的疯狂阅读、思考与创作。所以,学校的图书馆是我的第二个家,感谢母校的图书馆,让我平静安宁得去享受每本书带来的乐趣与思考。因为理转文,我慌慌张张地拿起几本书就装腔作势地看,虽然不知所云,但也显得自己很有文化。从三楼《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只看了目录,就是因为看了目录,所以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也是以全新的思路进行了一些分析)到每个新闻人都会神往的《南方周末》,再到五楼的专业课必读书四书五经,还有老师点名让读的《墨子》,虽然也是云里雾里,但也知道古代的中国不仅有儒家文化,更有懂得精密机械制造的墨家。


 2.学海无涯 青青子矜


难以忘记图书馆人头攒动的情景,难以忘记杭电师生孜孜不倦的学习氛围,难以忘记我的母校认真严谨又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让我终身受益。都说大学就是玩,但我的大学,让我学习到了真实又鲜活的知识,滋养了生命的力量。

还记得阳光透过树影撒在学院的大教室的讲台上,那个身穿上海七浦路阿迪达斯的女孩,怯生生地从诸子百家讲到五四青年,从五四青年胡吹海吹到新时代,讲了一路哲学,心脏突突直跳。感谢我的同学,并没有因为我的不自信、语言不连贯、逻辑不严密嘲笑我的无知。相反,大家都积极认真地回应我的观点与想法,让思想的共鸣在思政课的教室里久久回荡。甚至班长下课以后问我是不是读了很多书,我也没好意思跟他说我语文的拼音没有认全的事实。


 3.阳光明媚 天真烂漫


母校的每个角落,都有着我青春的点滴。七教前的草坪阳光的午后,月牙湖旁边喂蚊子的室友,第一次BBS论坛组织去的北高峰,第一次跟着骑行队出去……

关于母校,似乎有太多的回忆,是母校开放包容的教学方式,让我在未知与陌生的领域,带着些许的恐惧与胆怯,生长出新的枝丫与可能。感谢母校的宽容与接纳,感谢江南水乡曾经的温柔以待,感谢曾经的小伙伴明知道我懒里懒气却事事带着我,让我能在毕业季通过内推的方式获得大厂的面试机会。这也是杭电与众不同的一点,极高的就业率以及优质的科技公司的推荐与面试机会。或许,这就是杭电的“笃学力行,守正求新”的治学理念与一代代杭电学子传承的良好校风孕育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与骨干。

真心地谢谢我的母校,让我能够在比较宽容的环境之中兀自生长。谢谢我的母校,不以出身论成败。这里没有排挤与嘲笑,只有师长的不吝赐教、开放包容以及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予学生最大的成长空间与可能。谢谢我的母校让我实习的时候,通过老师讲的一本又一本的古籍,经过一字又一字的斟酌,一夜又一夜的加班,对案名slogan有了精准的文字方面的把握,让我有了独自面对甲方营销总的专业底气。谢谢我的母校让我成长,让我成才,让我能在社会沉浮之中,不再质疑自己的专业度。

今天的我,也再也不是改几百遍稿改到怀疑人生的小女孩,也不再会过多怀疑自己的文字把控度,是母校的老师拨云见雾,让我有了不忘初心的内心坚守。


 4.云心鹤野 白汀与山


十七年后我回到我的故乡,脚踩黄土头顶蓝天,望着远处光秃秃的山,对这一片物产匮乏的土地有了新的理解。它虽没有鱼米之乡的物产丰富与郁郁葱葱,却保留了最原始的生命奋力生长,形成清晰可见的山的轮廓和独有的自然风貌,这就是所谓山的脊梁。

以前对于庄稼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现在也知道春耕秋收、秋收冬藏不单是成语。就像十七年前,在烟雨江南理解了手如葱白一样。

时间滴答,已过十七余载,杭州也成了曾经编辑前辈口中的“第二故乡”,内心也是感慨万千。行笔至此,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我的母校曾经伴我成长。

毕业以后,我时常会回到母校,在我失意的时候,在我落魄的时候,在我迷茫的时候,在我悲观的时候,母校时时予以我澄净与清明。还记得上次回母校的时候,也是金秋九月,英语角成了校园歌手的舞台,学弟学妹唱得令人羡慕,而青春也令人神往。怀念我的母校,怀念我的无知无畏、年少轻狂。希望下次可以去让我入学时候欣喜的篮球馆,为杭电篮球队加油助威,这大概是我上学时候的一个遗憾吧。


西风瑟瑟,一叶知秋

停笔驻足,不禁潸然泪下


再拜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