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校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15浏览次数:621

回忆母校

强敏

     到今年我毕业20年了,在母校渡过的4年,是最充实、最美好、受益最多的日子。

     母校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如花园一般,亭台楼阁精致玲珑,学校里的路小小窄窄的,每天清晨总能看见不少同学站在路上读书、背单词,让人感觉温馨而平静。

     当年进入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军训,冬天的杭州远比四季如春的广州冷得多,尤其是清晨,刺骨的寒风好像要钻进每一寸肌肤,起床是最痛苦的事情。几乎每天早上,班主任都会不厌其烦地挨个寝室敲门,叫我们起床做早操,当时觉得老师们太认真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我们一两天假又有什么呢?可是工作了二十年后,回首走过来的路,才发现正是母校的这种一丝不苟的传统,让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在别人看来解决不了的难关,取得了客户的信任、打下了公司的基础。

     1985年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刚刚起步,很多学校都拿不出足够的资金购买设备。可是母校计算机机房的设备总是满满的,不管是个人PC、还是小型机等、母校的机房里几乎都有。作为计算机系的学生,能经常有上机实习的机会,这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了动手能力比其它学校毕业生强的甜头。

     母校四年的生活,还培养了我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记得军训结束之后,我们班的同学自发组织了一次春游,集体爬龙井山,可等我们上了山就找不到下山的路了,深更半夜20多名同学在深山里转圈,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狼的吼声,有的同学累倒了,有的同学吓哭了。最后在几个带头同学的号召下,大家手拉着手,相互搀扶着向前走,一路上还有同学带头唱起了国歌,在第二天早上9点多钟终于走出了当时还很荒凉的龙井山。这次事件之后,我们班就特别的团结,每次学校有文体活动,不管学习有多忙,总能全班总动员起来,在学校拿到名次。高中时代原本散漫的我,在这个集体里学到的合作意识和被这个集体所熏陶出来的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也同样延伸到了工作岗位,无论在任何时候我都会都把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荣誉放在首位。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的道德品质是个人道德品质的源泉。”,母校的道德品质传统使我们终生受益。

     虽然在母校的生活只有短短的四年,却给我留下了无数成长的回忆。无论是基础课、专业课知识水平的提高还是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母校都为我们搭建了最好的平台,为我们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感谢母校给予我们的无私奉献,感谢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的各位老师,是你们把科学知识、为人的美德和母校的精神传输给我们,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懂得珍惜时间和友谊。感谢母校把自信自强在潜移默化中融进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锻造了一双翱翔蓝天的翅膀。

     祝福母校与时俱进、前程似锦!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硕果累累!祝愿各位同学们家庭美满、心想事成!

     作者简介:强敏(原我校85512班学生,1989年毕业于计算机软件专业),现任日本株式会社五岳技研主任工程师、系统开发部部长、执行役员, 日本应用物理学会会员,指挥并完成了20多个大型计算机集成系统(如:加密系统、大型网上商城、日本政府项目等)的设计、制造。2009年被聘为我校计算机学院特聘教授。

1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