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林项霞,2004届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校友。2011年接手父亲创办的江山市奋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助力家乡农业振兴。由她创办的江山市巾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江山市项霞家庭农场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浙江省首批示范性家庭农场”。她本人被评为衢州市劳动模范、浙江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转型之路:希望田野的追梦人
2010年正月的一天,父亲一句“我年纪越来越大了,你能不能回家帮帮我”,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盛夏,29岁的林项霞作别杭州CBD的霓虹,带着行李箱与梦想回到江山市大桥镇陈家村,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浙西乡村的夜空。
初回故里,传统晾晒场上抢收稻谷的乡民,在暴雨将至时慌乱的身影,成为刺痛她改革决心的第一根钢针。
而"双抢"时节的淬炼则堪称"新农人"的成人礼。曾经执握财务报表的纤指布满老茧,都市丽人特有的瓷白肌肤镀上小麦色泽。当蚊虫肆虐的稻田里,她咬牙坚持完成30亩早稻抢收时,村民们惊叹:"这个城里回来的姑娘,真不简单!”
科技赋能:农业改革的先行者
2011年,林项霞正式接手父亲的公司后,开启农业改革四部曲。
首先是"农业技术革命"。面对25亩染病稻田,她找到镇农技员请教防治对策,打电话向市农技专家、教授求援。在众人的帮助指导下,林项霞对症下药,及时控制了病虫害的蔓延,为水稻丰收打赢了关键一仗。这场危机让她深刻领悟:光靠苦干是不够的,现代农业需要科技支撑。
随即展开"农业机械化革命"。她先后建设了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粮油加工中心,引进日加工稻米能力210吨的大米生产线3条、千吨油料生产加工线1条,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230多台农业机械设备,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当年,整个公司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10至15倍,平均亩产提高了105公斤。
接下来的"立体农业经济模式"更是让林项霞尝到了大甜头。稻田里养的鸭穿梭除虫,鳙鱼激浪肥田,形成"稻-鸭-鱼"三位一体生态链。这项改革让她收获了“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的喜人成果。她的粮食生产基地被评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的稻米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
在确保产量的同时,林项霞也紧抓销量。2013年,林项霞抓住时机,搭上电商快车,将公司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首年销售额为2.36万元。在她的精心策划下,线上销量持续上升,最高销售额达262万元。
“科技兴农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林项霞说。她的努力不仅让公司走上了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也为当地农民树立了榜样。
共富密码:乡村振兴的播种者
2020年10月1日,衢州市“农民丰收节”在大桥镇陈家村开幕。林项霞站在领奖台上,手捧“稻田养鱼之星”的奖杯,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她的稻田养鱼项目不仅让她收获了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返乡创业的十几年间,林项霞在当地政府和江山农商银行的帮助下,累计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5万余亩,公司效益也增长了近五倍。作为江山市人大代表,在个人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将目光从个人致富转向共同富裕,利用现有资源和行业优势带动其他农民增收致富,助推全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多年来,她带动5480多户农民走上规模经营和发展高效农业致富的道路,每年为1000多户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
十四载春秋流转,这位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材生蜕变的"稻田指挥官",用科技之犁深耕沃土,以赤子之心反哺乡梓,在衢南大地上谱写着新时代的田园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