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校友力量,共谱三秦篇章

《杭电人在陕西》首次研讨会圆满落幕

发布者:罗孝松发布时间:2025-05-06浏览次数:20


《杭电人在陕西》首次研讨会圆满举行


20254月,古城西安格外春意盎然。在茗趣茗茶古色古香的茶室中,十余位杭电陕西校友齐聚一堂,举办《杭电人在陕西》书稿首次研讨会暨小稿展示活动。作为献礼母校70周年校庆的重要文化工程,本次活动不仅是编纂工作的里程碑,更成为在陕校友情感共鸣的纽带。


以茶会友 共叙初心



上午930分,活动尚未正式开始,已有校友陆续抵达活动现场。杭电陕西校友会秘书长李仲琳向前来参会的各位校友、特别是从外地咸阳赶来的校友一一握手、问候致意。

10时许,研讨会在李仲琳主持下正式拉开帷幕。他首先介绍参会的各位校友,感谢大家抽出宝贵时间参加这次《杭电人在陕西》研讨会和小稿展示,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了本书的编纂筹备情况。

《杭电人在陕西》一书立项时间为20246月,在李仲琳校友牵头下成立了编辑部,盛开明校友任主编,李戈校友任执行主编。在校友们的积极参与下,经过编辑部九个月时间的辛勤付出,编纂工作取得初步成果。本次研讨会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梳理和汇报,并就下一阶段工作听取校友们的意见。

小稿展示 彰显底蕴



在成果展示环节,李仲琳、盛开明、李戈分别就本书的构思设想、框架结构,已经部分完成的“校友履历简介”“校友风采”“校友投稿”“校友会活动荟萃”等四部分内容,为大家做了展示和介绍。

目前,已征集校友履历近60份,校友来稿10余篇,校友风采初稿若干篇。这些稿件涵盖杭电人在经营管理、科技创新、教书育人、基层奉献等多个领域的风采。校友们认真品读节选片段,不时写下批注建议。展示中,一些年长校友提交的手写简历、投稿及文章描述的感人故事,让校友们倍感其中份量和对母校的深厚情谊。

头脑风暴 共筑精品



在自由讨论环节,围绕“如何通过本书展现杭电精神在三秦大地的传承”主题,校友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校友王乃仁、冷海军、盛新高、刘书灵、夏斌、田继红、王嗣昌、程勇等,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经过三个小时的深入交流,会议形成多项重要成果:确定202510月为第二次研讨会日期;发动校友会力量,每人联络并动员三名校友提交个人简历;计划继续开展"寻访老校友"系列采风活动,继续加大力度征集校友履历、事迹和投稿。

主编盛开明动情地说:“这一年,我由原来的‘巧妇难为’的担心逐渐转变为信心,就是因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丁晓晴会长的关心和支持,彭义龙、袁宝平等副会长的主动参与,李仲琳秘书长的亲力亲为、精心安排,冷海军、盛新高的积极收集资料,杨星娥千方百计联系校友、热心安排聚会,程勇把许多年轻校友介绍入群,杨义学提供的许多校友事迹和见解,武润奎、李中健、王乃仁、朱春堂、孙久涛、武联社、童凤堂、王春马等校友给予的支持与配合……这一切让我深受感动。虽然后面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但我相信,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书稿一定能如期完成。”

活动尾声,校友们纷纷祝贺《杭电人在陕西》首次研讨会成功举办并预祝编纂工作进展顺利。

窗外和风煦煦,室内茶香氤氲,这场围绕杭电人奋斗与奉献、岁月与畅想的对话,恰似钱塘江与渭水的深情交汇,见证着杭电人扎根三秦、服务西部的壮美征程。


薪火相传 再启新程



杭电陕西校友会在此向陕西校友们发出号召:

1)微信群内的校友每人写一份200字左右简历及附个人照片一张。这是大家向母校报告自己在陕西的基本情况,感恩母校对我们的培养,也是每位学子应做的功课之一。

2)欢迎校友积极向校友会投稿,写出你的工作、生活经历,写出你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的故事,为学弟学妹们提供经验及借鉴。

以上简历、照片及所投稿件。今年6月底之前发送到校友会文宣部李戈(18161980908

感谢田继红副会长、夏斌教授为本次研讨会顺利举办提供赞助支持!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